台灣的近代歷史其實也就是一部 中國沿海移民史
明鄭時代到清朝三百年,大批中國福建廣東移民台灣
南明政權的國姓爺 鄭成功帶著廈門人的戰艦
打進安平港趕走紅毛人,準備反清復明
打進安平港趕走紅毛人,準備反清復明
施琅攻台後清康熙皇帝招安,士農工商各自隨人
但是開始了禁海令,嚴禁大量移民以免造反
但是開始了禁海令,嚴禁大量移民以免造反
後來,大陸老家幾個荒年,聽說台灣什麼都有
稻米、香蕉、茶葉、白糖、樟腦、硫黃…
年輕的小夥子們帶著大夢想與小包袱
紛紛結伴渡海,唐山過台灣。
稻米、香蕉、茶葉、白糖、樟腦、硫黃…
年輕的小夥子們帶著大夢想與小包袱
紛紛結伴渡海,唐山過台灣。
那是一個福佬、客家人的漢文化大量移植台灣的時代
甚至是雄性的,「只有台灣公沒有台灣嬤」的年代
長時期的移民與原住民,尤其是與平埔族的通婚
也形成台灣漢人的特有新基因
甚至是雄性的,「只有台灣公沒有台灣嬤」的年代
長時期的移民與原住民,尤其是與平埔族的通婚
也形成台灣漢人的特有新基因
唐山過台灣,「黑水溝」即淹死人的台灣海峽
「唐山」意指:大陸老家,「埋冤」就是台灣
先民搭著舢舨,包袱裡帶著祖宗牌、族譜
冒著康熙禁令偷渡,在驚滔駭浪的海峽漂流
冒著康熙禁令偷渡,在驚滔駭浪的海峽漂流
船頭放著保佑海上平安的「媽祖婆」
之外還帶著老家祀奉的神明:
之外還帶著老家祀奉的神明:
同安人的「保生大帝」
漳州人的「開漳聖王」
泉州人的「清水祖師」
客家人的「三山國王」
經過黑水溝九死一生的風浪,來台灣島討生活
與天鬥( 颱風、雨水山洪… )
與地鬥( 地震、貧脊山地… )
與人鬥( 生番、紅毛仔、漳泉械鬥、客家,後來的日本人 )
開拓的歷史鍛鍊出由唐山渡海來台的先民及後裔
後形成一種強悍的民風性格
在從唐山來台灣移民屯墾歷史軌跡,
由一些地名來舉例,也可以看出:
由一些地名來舉例,也可以看出:
「板橋」、「新莊」、「新店」、「土城」、
「士林」、「新營」、「柳營」、「官田」…
台灣的生活型態劇烈改變,由早期農耕
到「一府、二鹿、三艋舺」商貿時代來臨
到「一府、二鹿、三艋舺」商貿時代來臨
「大稻埕」的貿易興隆,「板橋林家花園」
可以看出更是台灣富商的崛起
可以看出更是台灣富商的崛起
開創了台灣的大格局,兩岸通商,生意鼎盛。
屏東的民歌前輩 陳達老先生 的這首「思想起」
唱的就是這段唐山先民渡台的決心與艱辛。
思想起(祖先堅心過台灣)– 陳達
思想起 ...
祖先堅心過台灣
不知台灣生做啥米款阿
思想起...
海水蓋深來反黑
在海沙底浮著心肝苦阿
思想起 ... 黑水要過幾層啊
心該定碰到颱風甲大浪阿
有的抬頭來看天頂阿
有的在想來神明啊
思想起... 神明保佑祖先來
海底千萬不要來作風颱阿
台灣後來好所在阿
經過三百年後昭昭知
ps: 在此向 陳達老先生致敬,以下是他的專文介紹
陳達(1906年-1981年)出生於臺灣屏東恆春。
陳達(1906年-1981年)出生於臺灣屏東恆春。
他並未企圖成為職業歌手,也曾經從事水泥工、
打石工、木炭工、看牛工、收割稻草工人等職業
陳達因患有眼疾,當地人稱「紅目達仔」
打石工、木炭工、看牛工、收割稻草工人等職業
陳達因患有眼疾,當地人稱「紅目達仔」
據說他有 1/4的原住民血統,從未受過學校教育
也不識字不識樂譜,他的音樂更沒有師承。
但因他的大哥與四哥都是村子裡的好歌手
陳達耳濡目染而無師自通,喜歡以月琴演奏
經常受邀自編自唱,吟唱恆春民謠。
60歲以前的陳達曾經走遍高屏一帶的南台灣農村
演唱了40年的台灣唸歌,有感謝、祝賀、勸世等
所唱內容都是非常接地氣敘事詩般的生活題材。
曲調以江湖調、思想起、四季春 的基調用的最多
他演唱不拘任何曲牌,節奏自由似吟似唱的方式進行
1967年台灣音樂家與學者史惟亮和許常惠
於南台灣作「民歌採集運動」采風時
在恆春找到了 62歲、貧病交加的陳達
歌聲蒼涼,歌詞有詩境,再加上他情感豐沛
搭配月琴清唱,被邀到台北接受採訪後大受歡迎
電視與和報章媒體紛紛報導,並錄製了專輯
其中最有名的歌曲,就是《思想起》
他是遊吟詩人,詞曲作家,音樂家
也是台灣最後一個傳統說唱藝術家。
也不識字不識樂譜,他的音樂更沒有師承。
但因他的大哥與四哥都是村子裡的好歌手
陳達耳濡目染而無師自通,喜歡以月琴演奏
經常受邀自編自唱,吟唱恆春民謠。
60歲以前的陳達曾經走遍高屏一帶的南台灣農村
演唱了40年的台灣唸歌,有感謝、祝賀、勸世等
所唱內容都是非常接地氣敘事詩般的生活題材。
曲調以江湖調、思想起、四季春 的基調用的最多
他演唱不拘任何曲牌,節奏自由似吟似唱的方式進行
1967年台灣音樂家與學者史惟亮和許常惠
於南台灣作「民歌採集運動」采風時
在恆春找到了 62歲、貧病交加的陳達
歌聲蒼涼,歌詞有詩境,再加上他情感豐沛
搭配月琴清唱,被邀到台北接受採訪後大受歡迎
電視與和報章媒體紛紛報導,並錄製了專輯
其中最有名的歌曲,就是《思想起》
他是遊吟詩人,詞曲作家,音樂家
也是台灣最後一個傳統說唱藝術家。
1981年賴西安作詞,蘇來作曲,原本屬意李健復
結果由鄭怡演唱這首為緬懷陳達而家喻戶曉的「月琴」
在當時校園民歌流行的年代紅極一時。
月琴–鄭怡
再唱一段思想起
結果由鄭怡演唱這首為緬懷陳達而家喻戶曉的「月琴」
在當時校園民歌流行的年代紅極一時。
月琴–鄭怡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謠
走不盡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
獨不見恆春的傳奇
落山風向海洋 感傷會消逝
接續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謠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謠
走不盡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
獨不見恆春的傳奇
落山風向海洋 感傷會消逝
接續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謠
再唱一段思想起
再唱一段思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