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經意與不經意的走過了!
永遠的未央歌
很幸運地,在廣東看到台灣的公共電視台
又重播了一遍「民歌30」也就是「民歌 30 週年」
陶曉清主持的「民歌嘉年華會──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
一個個好久不見而又熟悉的面孔,風采依舊:
從楊弦、吳楚楚、胡德夫、楊祖珺這些老前輩開始
直到施孝榮、陳明韶、包美聖、李建復、蔡琴、王夢麟、
蘇來、潘越雲、王海玲、李壽全、靳鐵章等金韻獎歌手及創作人
以及當年流行的「二重唱組合」:
施碧梧 + 邰肇玫、楊芳儀 + 徐曉菁、林佳蓉 + 許淑絹
再加上王新蓮、馬宜中、木吉他合唱團 …
一首首當年琅琅上口的民歌及校園歌曲,再度響起:
歸人沙城、中華之愛、再別康橋、風告訴我、捉泥鰍、曠野寄情
春風、如果、秋蟬、愛的真諦、風中的早晨、廟會、月琴、
天天天藍、忘了我是誰、橄欖樹、請跟我來、讀你 …
音樂總是代表了一個世代的紀錄
「民歌30」也令人回想起這麼多年來的成長軌跡
走過那段歲月
相對於後來所謂的 XY 世代、ORZ 世代
我們簡直是侏儸紀、白圭紀的老人了
Joe 是出生在五O年代,也就是所謂台灣的四年級生
那個年代美國、蘇俄兩強在軍備擴充競爭,熱戰到了冷戰
台灣反共復興基地,變成美軍打越戰的中途休息站
中山北路滿大街都是白皮膚、黑皮膚的美國人或外國人
Joe 也在那時農安街的 Pub 裡學會喝啤酒、射飛鏢
聽一些英文老歌,台灣那個年代其實還很純樸!
中國大陸在搞文化大革命,台灣還有白色恐怖的陰影
兩岸的強人相繼過世,台灣老蔣過世的時候
學校規定我們要讀「蔣公遺囑」、蔣經國的「梅台思親」
老蔣出葬那天,還要求我們跪在大馬路上送行
當天我們幾個同學中途溜了,結果被訓導主任活逮
被帶回學校的升旗台上,罰背「蔣公遺囑」…
說起來,這也算是最輕微、最後的「白色恐怖的迫害」吧!
我們由三分頭的國中,步入小平頭的高中
偷偷地開始暗戀小女生,學著說一些 Man talk
到德惠街買水貨的 Big stone、Apple 牛仔褲、及Playboy 雜誌
剛丟掉文星叢刊、水牛文庫的小本本、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
漸漸淡忘老掉牙的胡適、死掉的的王尚義、關到牢裡的李敖
群星會整天在唱「藍天白雲」時,電視由黑白變成彩色
The Osmond 的「青春樂」A Little Bit Country 大街小巷傳唱
收音機美軍電台聽 Beatles、Carpenters、Joan Baez、Eagles
還有 The end of the world、Dear John letter、Mr. postman
唱片行買「學生之音」,跟著同學的姊姊學跳 Blues、Disco
Bee Gees + John Travolta - Saturday Night Fever,瘋了...
懵懵懂懂的青春歲月!
之後台灣也開始了偉大的 蔣經國時代 十大建設
經濟起飛伴隨著外交的一再挫敗、保護釣魚台運動沸沸揚揚
保釣等同于保護領土的戰爭及民族的尊嚴,直到上海公報
台美斷交,那一年 Joe 正在永和讀復興商工美工科
我們也正在熬夜準備美術設計作品的展覽
收音機傳來:「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中美斷交的消息
我們熱血澎湃地到台北鄭州路美國大使館抗議
並且組織了班上的同學們,在台北火車站通到希爾頓的地下道
張貼我們自己畫的幾十張全開的抗議海報
當時 Joe 除了組織活動外,也畫了一張形象醜陋的卡特總統
那張海報被大批的熱血民眾們簽滿了名字
真的是熱血的大時代!
高三那一年,教我版畫的老師,幫楊玹舉辦的演唱會印網版的海報
楊玹在中山堂演唱余光中詩作的歌,李雙澤鼓吹唱自己的歌
繼而「金韻獎」熱烈問世,Joe 學校裡組 band 的人很多
高我一屆的有童安格,小我一屆的有李碧華
透過校園歌曲的「民歌運動」美好而不經意地開展了!
伴隨著台灣民歌運動,文壇也由傷痕文學轉到鄉土文學
黨外運動崛起、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台灣民主運動開展
社會上強烈厭倦國民黨的腐敗的聲音越來越大
台灣面臨解嚴與開放大陸政策,兩岸分久必合的發展悄然也醞釀
Joe 當年就讀淡江大學,城區部有課的時候,經常順道去紫藤廬
除了喝茶、下圍棋之外就是大量的讀書,由音樂藝術到政治民主
與同學國是清談,其實當時台灣社會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這也是個活潑成長的年代!
從楊玹譜曲哼唱余光中的詩開始,民歌的巨浪在校園掀起
幾乎人手一隻吉他,唱自己的歌,當時 Joe 才 17 歲!
多年來庸庸碌碌,時光飛快,30 年一眨眼而已
現在已經有超過 17 年的時間長駐大陸工作與生活、結婚生子
成長挫折、悲歡離合。人世的滄海桑田,原來也只是瞬間
悠悠民歌聲中,思緒千萬縷!時間真的過得好快啊!
靜靜的聽著這些熟悉的校園歌曲,時光迴旋....
當年的青澀、年輕、單純、熱情,
而今的世故、成熟、步入中年!
歌聲中,緩步這些年的人生道上,
回想年輕時一切酸甜苦辣,
也就這麼經意與不經意的走過了!
我們是這樣的走過這段成長的歲月,
如果要談到「世代認同」的議題
是的,原來我是屬於所謂的「民歌的一代」!
凋零
這 30 年來,「民歌」已變成懷念老歌了
其實「民歌」也逐漸商業化到流行歌曲
「民歌手」也轉型為流行歌曲的歌星偶像
還記得這幾首耳熟能詳的民歌吧?
散場電影、風中的早晨、七月涼山、木棉道、微風往事
唐山子民、漁唱、彌度山歌、今山古道、恰似你的溫柔…
前幾年,梁弘志、馬兆駿、黃大城相繼過世,讓我們好驚訝
這些日子以來,這些民歌手的開始日漸凋零
也意味著這個世代即將過去了
畢竟是沒有永遠不凋謝的花朵…
夢田 - 齊豫 潘越雲
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
一顆啊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_
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
那是我心裡一畝一畝田,那是我心裡一個不醒的夢。
離開台灣,常駐大陸工作 17 年,跑遍大江南北幾百個城市了
臺灣人所謂的「民歌」,跟大陸人頭腦中想的其實不一樣!
大陸人心目中的民歌多少要有點「地方小調」的風味
「台灣的民歌,原來這麼好聽!」內人 Lisa 特別喜歡這一首歌
人生,本就是「南柯一夢、滄海桑田」
感慨終要隨著歌聲遠颺,逐夢踏實,珍惜當下吧!
延伸閱讀
橄欖樹